从“代际沟通”到“晚年再婚”,“银发故事”如何破圈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15更新:2025-09-07 09:53:3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达到3.10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银发经济"这一概念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内容消费需求与情感诉求也逐渐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方向。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以退休老人的情感生活与家庭变故为切入点,但播出期间口碑却持续下跌。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思考:当前国产老年题材影视作品主要呈现哪些内容?要实现作品热度与口碑的双重提升,还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要素?剧中展现的"老年相亲"情节被观众认为存在失真问题。该剧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等实力派演员主演,讲述退休教授沈卓然(张国立饰演)在经历妻子离世后开启的相亲历程。他先后与年龄小20岁的护士长、身患重病的女科学家、性格强势的工会主任以及与发妻神似的新对象产生情感纠葛。尽管选题具有现实意义且演员阵容强大,令不少观众期待其成为现实题材的代表作,但开播后豆瓣评分却逐步下滑至5.4分。

观众对《我的后半生》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部分批评认为该剧沿袭了“重情节、轻人物”的传统模式,更注重情节推进以强化戏剧张力。例如,沈卓然从缅怀亡妻到开启新生活的心理转变缺乏足够铺垫,导致人物行为逻辑出现断裂;相亲对象形象则显得扁平化,缺乏细腻刻画。剧中穿插的家庭伦理冲突也被认为存在过度戏剧化倾向,整体呈现为多个老年议题的拼贴组合,最终仅停留在表面热闹。

该剧所引发的口碑争议折射出行业现状:银发题材并非市场冷门,而是尚未找到成熟的表达方式。早在10多年前,李雪健主演的《嘿,老头!》(2015年)与赵宝刚执导的《老有所依》(2013年)便已率先将老年人作为叙事核心,通过代际沟通与亲情主题引发共鸣。近年来,该题材的创作逐渐突破原有框架,从聚焦“养老困境”“亲情疏离”转向探讨“老年女性自我觉醒”“失独家庭重构”“多元化养老模式”等更具现实意义的命题。

2024年播出的《老家伙》由《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出演,围绕三位退休老友共同建设养老社区展开,以轻喜剧形式串联职场与家庭双线叙事。尽管该剧试图在温情路线中展现银发群体的活力,但因内容庞杂导致节奏偏慢,部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同样采用“铁三角”结构的《三叉戟2》则聚焦临退休警察对抗新型诈骗的主线,通过刑侦元素与喜剧风格的融合,既呈现职业压力,也探讨年龄带来的社会边缘化困境,该系列作品在豆瓣均获得7.5分以上的好评。

除了《三叉戟2》的剧照引发关注外,《老闺蜜》则以女性视角展开叙事,聚焦五位性格迥异的退休女性在面对生活变局时的互助成长。尽管该剧在叙事节奏上稍显拖沓,却在探讨"老年女性的情感诉求与自主权"这一社会议题时展现出独特价值,成功填补了现实题材的创作空白。值得关注的是,同年度播出的《幸福院》虽然核心立意旨在呈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理念,但因剧情设定存在明显疏漏、叙述逻辑不够严谨,且对养老社区的描绘过于理想化,最终未能获得更广泛的观众共鸣。

除了电视剧集,电影与短视频平台亦成为老年题材内容的重要传播载体。2011年推出的《桃姐》与2012年问世的《飞越老人院》分别以温情叙事与喜剧形式切入养老机构主题,前者展现对长者的关怀,后者则通过幽默视角呈现老年人的鲜活状态。近年来,吴彦姝与奚美娟主演的《妈妈!》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群体,倪大红与惠英红等联袂的《我爱你!》则运用类型片手法,颠覆传统对老年爱情的固有认知。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领域也开始涉足银发题材。根据《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45至64岁年龄段的中老年用户在付费观看活跃度上超越整体平均水平,其中重度受众占比高达43.2%。然而部分作品存在过度依赖夸张情节制造戏剧冲突,甚至利用老年群体的情绪痛点进行流量收割的问题。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